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

摘 要

4.1 一般规定
4.2 管道设计
4.3 管道敷设

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

4.1 一般规定

4.1.1 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沿线城镇规划、公共安全和管道保护的要求,并应综合考虑地质、气象等条件。
    2 应选择地形起伏小,便于运输和施工管理的区域。
    3 不得穿过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群等人员集聚的地区及仓库区、危险物品场区等;不得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4 不得穿过水源保护区、工厂、大型公共场所和矿产资源区等。
    5 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
    6 应避免或减少穿跨越河流、铁路、公路和地铁等障碍和设施。
4.1.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应根据敷设形式、所处环境和运行条件,按可能同时出现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的组合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的有关规定。
4.1.3 敷设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地区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地区等级应根据地区分级单元内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地区: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小于或等于12幢;
        2)二级地区: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大于12幢,且小于80幢;
        3)三级地区: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大于或等于80幢,但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地区、工业区,管道与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或人员聚集的运动场、露天剧场(影院)、农贸市场等室外公共场所的距离小于90m的区域;
        4)四级地区: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不计地下室层数)应普遍并占多数,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城市中心城区或城镇的中心区域。
    2 确定液化石油气管道穿过的地区等级,应以城镇规划为依据。
    3 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6km长,划分等级的边界线应垂直于管道,并能包括最多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数量的地段,作为地区分级单元。在多单元住宅建筑物内,每个独立住宅单元按一个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计算。
    4 二、三级地区的边界线距该级地区最近建筑物不应小于200m。
    5 划分四级地区与其他等级地区边界线时,距下一地区等级边界线最近地上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不应小于200m。
4.1.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
表4.1.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

4.1.5 穿越铁路、公路及厂站上、下游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穿越铁路、公路及厂站上、下游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
表4.1.5 穿越铁路、公路及厂站上、下游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

4.1.6 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不得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且不得穿过各种设施的阀井、阀室、地下涵洞、沟槽等地下空间。
 

条文说明

4.1 一般规定

4.1.1 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选线是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安全性,二是经济性。线路的走向、长短和通过的难易程度,对整个管道工程的材料消耗、投资和施工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应考虑到运行后周边环境及管线附近的企业、居住区等与液化石油气管道的相互影响。
    1 选线应符合沿线城镇规划,城镇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燃气专项规划。
    3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得穿过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群等人员集聚的地区,主要考虑公共安全问题。因为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作压力较高,一旦发生断裂引起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其危险性较一般燃气管道危险性和破坏性大。因此在国内外这类管线都不得穿越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群等人员集聚的地区。不得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指与液化石油气输送工艺无关的建筑物和人防工程。
    4 不得穿过水源保护区是防止液化石油气管道发生事故时污染水源。大型公共场所是指机场、火车站、码头、学校、影剧院、体育馆和大型商场等人员聚集的场所。不得穿过矿产资源区,一方面采矿过程会威胁到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安全,另一方面液化石油气管道万一发生事故时,对矿区的安全造成危害。
    穿过指管道穿越、直埋和跨越的形式。
    5 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等是为防止发生自然灾害而造成巨大损失。
4.1.3 本条主要参照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第6.4节大于1.6MPa的燃气管道和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有关规定,以保证管道自身安全性为基本出发点而确定的。
    管道地区等级的划分方法英国、美国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美国联邦法规和美国国家标准ANSI/ASME B31.8是按不同的独立建筑(居民户)密度将输气管道沿线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其划分方法是以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20码(约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英里(约1.6km)长,并能包括最多供人居住独立建筑(居民户)数量的地段,以此计算出该地段的独立建筑(居民户)密度,据此确定管道地区等级;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划分方法与美国法规和ANSI/ASME B31.8标准相同,但分段长度为2km;英国气体工程师学会标准IGE/TD/1是按不同的居民人数密度将输气管道沿线划分为三个地区等级,其划分方法是以管道中心线两侧各4倍管道距建筑物的水平净距(根据压力和管径查图)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英里(约1.6km)长并能包括最多数量居民户的地段,以此计算出该地段每公顷面积上居民户的密度,并据此确定管道地区等级。几个国家和地区管道地区分级标准和强度设计系数F详见表2。

表2 管道地区分级标准和强度设计系数F
表2 管道地区分级标准和强度设计系数F

    注: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均按美国标准要求计算,即折算为沿管道两边宽各200m,长1600m面积内(64×104m²)的户数计算(多单元住宅中,每一个独立单元按1户计算,每户按3人计算)。表中的“户数”在各标准中表达略有不同,有“居民户数”、“居住建筑物数”和“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数”等。
    三级地区是介于二级和四级之间的中间地区。指供人居住的建筑户数在80幢或80幢以上,但又不够划分为四级地区的任一地区分级单元。另外,根据美国标准ANSI/ASME B31.8,工业区应划为三级地区;根据美国联邦法规49-192,对距人员聚集的室外场所100码(约91m)范围也应定为三级地区;本规范圆整取为90m,人员聚集的室外场所是指运动场、娱乐场、室外剧场或其他公共聚集场所等。
    四级地区中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普遍且占多数,可按任一地区分级单元中液化石油气管道任一单侧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普遍且占多数,按此项条件掌握。建筑物层数的计算除不计地下室层数外,顶层为平常没有人的观赏瞭望间、杂物间、水箱间等均不计算在建筑物层数内。
4.1.6 液化石油气管道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过时,不但增加管道负荷和容易遭受侵蚀,而且当发生事故时相互影响,易引发次生灾害。
    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时,如液化石油气管道漏气易引起燃烧或爆炸,此时将影响同沟敷设的其他管道或电缆使其受到损坏;又如电缆漏电时,使液化石油气管道带电,易产生人身安全事故。故对液化石油气管道来说不应采取和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不得穿过各种设施的阀井、阀室、地下涵洞、沟槽等地下空间,主要是防止管道发生泄漏,液化石油气在沟内扩散,遇明火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2014年6月30日,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道钻漏爆炸事故,管道被钻漏,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导致遇明火爆炸。


 

4.2 管道设计

4.2.1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材料、壁厚及管道附件的选择、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
4.2.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按设计压力(P)应分为3级,并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分级
表4.2.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分级

 

4.2.3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装有安全泄放装置时,设定压力或最大标定爆破压力应小于管道的设计压力。
4.2.4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途任何一点的绝对压力应高于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高于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q——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H——选用泵的扬程,计算时换算成压力(MPa);
          Ps——始端储罐最高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绝对压力,MPa);
          Pa——管道系统起点(始端储罐)的大气压力(MPa),可取0.1。
4.2.5 当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应大于泵的计算扬程。泵的计算扬程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j——泵的计算扬程(MPa);
          △Pz——管道总阻力损失(MPa),可取(1.05~1.10)倍管道摩擦阻力损失;
          △Pγ——管道终点进罐余压(MPa),可取(0.2~0.3)MPa;
          △H——管道终点、起点高程差引起的附加压力(MPa)。
4.2.6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管道摩擦阻力损失(MPa);
          L——管道计算长度(m);
          u——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的平均流速(m/s);
          d——管道内径(m);
          ρ——平均输送温度下的液态液化石油气密度(kg/m³);
          λ——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
          K——管壁内表面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
          Re——雷诺数。
4.2.7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的平均流速,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取0.8m/s~1.4m/s,且不得大于3m/s;平均输送温度可取管道中心埋深处最冷月的平均地温。
4.2.8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等可采用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
4.2.9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之间及管道与管道附件之间的焊接应符合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
4.2.10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或Π形补偿器,不得采用填料型补偿器。
4.2.11 当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采用弹性敷设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的有关规定。
4.2.1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应采用外防腐层加阴极保护联合防护,并应符合本规范第9.4节的规定。
4.2.13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专用阀门,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 阀门应根据管段长度、管段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检修的需要,并应考虑发生事故时能将事故管段及时切断等因素进行设置;
    3 管道的起点、终点和分支点应设置阀门;
    4 穿越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大型河流和地上敷设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两侧应设置阀门;管道沿线每隔5000m处应设置分段阀门,阀门宜具有远程控制功能;
    5 使用清管器或电子检管器,管段的阀门应选用全通径阀门。
4.2.14 管道分段阀门之间应设置放散阀。地上敷设管道两阀门之间应设置管道安全阀,管道安全阀与管道之间应设置阀门。安全阀和放散阀的放散管管口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管道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 150.1~GB 150.4的有关规定。
4.2.15 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阀门不宜设置在地下阀门井内。
 

条文说明

4.2 管道设计

4.2.1 管道附件是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及过滤器等管道专用部件的俗称。
4.2.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按设计压力P(表压)分为:小于或等于1.6MPa、大于1.6MPa小于或等于4.0MPa和大于4.0MPa三级,既符合目前我国各类管道压力级别划分,又符合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设计压力级别的现状。
    设计压力指管道任一点不应小于管道及附件内壁在最高稳态的操作压力,且不小于管内液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静水压力。当设置反输流程时,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任何一处正、反输送条件下最高稳态操作压力的较高者。
4.2.4 在设计时按公式(4.2.4)计算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后,再圆整成相应压力作为管道设计压力,故管道设计压力应高于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
4.2.5 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应大于按公式(4.2.5)的计算扬程。因为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途任何一点的绝对压力应高于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该公式说明如下:
    1 泵的计算扬程和管道终点、起点高程差引起的附加压力,在计算时换算成压力。
    2 管道总阻力损失包括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可不详细计算每个阀门及附件的局部阻力损失,而根据设计经验取5%~10%的摩擦阻力损失。当管道较长时宜取较小值,管道较短时宜取较大值。
    3 管道终点进罐余压是指液态液化石油气进入接收站储罐前的剩余压力(高于罐内饱和蒸气压力的差值)。为保证一定的进罐速度,根据运行经验取0.2MPa~0.3MPa。
    4 计算管道终、起点高程差引起的附加压头是为了保证液态液化石油气进罐压力。
4.2.6 计算ρ时,平均输送温度可取管道中心埋深处最冷月的平均地温。
    规定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可按式(4.2.6-2),也可按式(4.2.6-3)计算,方便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需要选择计算公式。
4.2.7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取0.8m/s~1.4m/s,是经济流速。管道内最大流速不应超过3m/s是安全流速,以确保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有足够的时间导出,防止静电电荷集聚和电位增高。
    国内外有关规范规定的烃类液体在管道内的最大流速如下:
    美国《烃类气体和液体的管道设计》规定为2.3m/s~2.4m/s。
    原苏联建筑法规《煤气供应(室内外煤气设备设计规范)》规定最大流速不应超过3m/s。
    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中规定与本规范相同。
    据此,本规范规定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最大允许流速不应超过3m/s。
4.2.10 管道敷设的环境不同,管道内介质和热绝缘情况不同,如有温度的变化,管道长度必将会发生变化。本条未规定液化石油气管道一定要设置温度补偿,但明确规定液化石油气管道中不得安装填料型补偿器,因其易造成管道堵塞,有热胀冷缩时易对管道造成破坏。
4.2.13 阀门的设置主要根据管段长度、管段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检修的需要,并考虑发生事故时能将事故管段及时切断,阀门设置的数量不宜过多。管路沿线每隔5000m设置一个阀门,是根据国内经验确定的。当管路分段阀与穿越河流、铁路阀门相距较近或连续穿越河流、铁路时,可并用一个阀门。
4.2.14 两阀门之间设置管道安全阀是为了防止因太阳辐射热使其压力升高造成管道破裂。本规范仅规定:管道分段阀门之间应设置放散阀;地上敷设管道两阀门之间应设置管道安全阀。设置单阀还是双阀,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4.2.15 液化石油气管道上的阀门不宜设置在地下阀门井内,是为了防止发生泄漏时液化石油气聚集。当直埋式阀门或阀门井内填满中性砂时,不受本条限制。


4.3 管道敷设

4.3.1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应采用埋地敷设;当受到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地上敷设并应考虑温度补偿。
4.3.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得在城市道路、公路和高速公路路面下敷设(交叉穿越管道除外)。管道埋设深度应根据管道所经地段的冻土深度、地面载荷、地形和地质条件、地下水深度、管道稳定性要求及管线穿过地区的等级综合确定。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
    2 当埋设在机动车经过的地段时,不得小于1.2m;
    3 当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段时,不得小于0.8m;
    4 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4.3.3 埋地管道沿途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交叉桩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标志,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3.4 埋地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时,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宜垂直穿越铁路、公路。
    2 穿越铁路、高速公路和Ⅰ、Ⅱ级公路的管道应敷设在套管或涵洞内。当采用定向钻穿越时,应进行技术论证,在保证铁路和公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可不加套管。
    3 当穿越电车轨道或城镇主要干道时,管道宜敷设在套管或管沟内,且管沟内应填满中性砂。
    4 当穿越Ⅲ级及Ⅲ级以下公路时,管道可采用明挖埋设。
4.3.5 套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2 套管内径应大于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径100mm。
    3 套管两端与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间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绝缘材料密封。套管或管沟一端应装设检漏管,检漏管应引出地面,且管口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套管内充满细土、细砂时,可不设检漏管及两端的严密封堵。
    4 套管端部距铁路线路路堤坡角的距离不应小于2.0m;距高速公路、公路边缘不应小于1.0m。
4.3.6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法兰、阀门与污水、雨水、电缆等井室的净距不应小于5.0m。
4.3.7 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重力流管道、沟、涵、暗渠等交叉时,交叉处应加套管,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
4.3.8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或相邻管道等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4.3.8-1的规定;埋地管道与相邻管道或道路之间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4.3.8-2的规定。

表4.3.8-1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或相邻管道等之间的水平净距
表4.3.8-1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或相邻管道等之间的水平净距

 注:1 特殊建筑的水平净距应以划定的边界线为准;
        2 居住区指居住1000人或300户以上的地区,居住1000人或300户以下的地区按本表其他民用建筑执行;
        3 敷设在地上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水平净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倍。

表4.3.8-2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相邻管道或道路之间的垂直净距
表4.3.8-2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相邻管道或道路之间的垂直净距

    注:当有套管时,垂直净距的计算应以套管外壁为准。
4.3.9 采用开挖施工方式穿越时,埋地管道与铁路、有轨电车的垂直净距可适当减少,且不得小于1.2m。
4.3.10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4.3.10的规定。

表4.3.10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水平净距
表4.3.10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水平净距

条文说明

4.3 管道敷设

4.3.1 本条推荐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因为管道沿线环境情况比较复杂,埋地敷设相对安全。
4.3.2 管道不得埋设在城市道路、公路和高速公路路面下,是指不得沿城市道路、公路和高速公路路面下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包括穿越城市道路、公路和高速公路下的液化石油气管道。
    埋设在冰冻线以下,主要是防止管道内介质冷凝或因含水冻结,造成管道堵塞。此外,设计液化石油气管道时,应根据敷设管道路段的地质情况、道路的结构层及地下管线的情况等计算确定其埋设深度,还要考虑防止外部动荷载破坏管道。
4.3.3 本条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对埋地管道的日常巡线和维护管理,另一方面配合其他管理和工程施工单位确认液化石油气管道位置。里程桩、转角桩、交叉桩和警示牌的制作和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 153的有关规定。
4.3.4 一般情况下,穿越铁路或公路的距离较短,为了保证铁路、高速公路和Ⅱ级公路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频繁运输的安全,同时为便于施工及检修,本条规定在涵洞或套管内敷设穿越管段。地下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铁路、公路穿跨越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 50424、《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GB 50460、《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 50470的有关规定。
    第2款仅规定了采用定向钻穿越时,可不加套管。在具体工程设计、施工等实施过程中,还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和规范执行。Ⅲ级以下普通公路,可以挖沟直接埋设。当在洞内或套管内敷设的输送管为裸露时,为防止洞内空间集气,应设排气管以防止事故发生。
4.3.5 高速公路边缘是指路边沟外侧。
4.3.7 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重力流管道、沟、涵、暗渠等交叉时,是指从重力流管道、沟、涵、暗渠上或下穿跨越。
4.3.8 本条表4.3.8-1和表4.3.8-2按不同压力级别,按三个档次分别规定了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其依据如下:
    1 关于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及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
        1)国内现状。我国一些城市敷设的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水平净距见表3。

表3 我国一些城市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水平净距(m)
表3 我国一些城市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水平净距(m)

        2)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的规定见表4。

表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间距
表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筑的间距

        3)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敷设输气管道时,按建筑密度划定地区等级,以此确定管道结构和试压方法。计算管道壁厚时,则按地区等级采取不同强度设计系数(F)求出所需的壁厚以此保证安全。美国标准对管道安全间距无明确规定。
        4)考虑管道断裂后大量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到大气中,遇到点火源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时,其辐射热对人的影响。火焰热辐射对人的影响主要与泄漏量、地形、风向和风速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火焰辐射热强度可视为半球形分布,随距离的增加其强度减弱。当辐射热强度为22000kJ/(h·m²)时,人在3s后感觉到灼痛。为了安全不应使人受到大于16000kJ/(h·m²)的辐射热强度,故应让人有足够的时间跑到安全地点。计算表明,当安全距离为15m时,相当于每小时有1.5t液态液化石油气从管道泄漏,全部气化而着火,这是相当大的事故。因此,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要大些。
    与居住区的水平净距是指管道外壁至居住区最外侧建筑物外墙面的距离。
        5)与给水排水、热力及其他燃料管道的水平净距均不小于2m(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设在管沟内时为4m),主要考虑施工和检修时互不干扰和预防液化石油气进入管沟的危害,同时也考虑设置阀门井的需要。
        6)与埋地电力线之间的水平净距主要考虑交流输电线路运行时对液化石油气管道产生感应电位的影响,及施工和检修时互不干扰。对架空电力线主要考虑不影响电杆(塔)的基础,故与小于或等于35kV和大于35kV的电杆基础分别不小于2m和5m。通信线对液化石油气管道影响很小,此其间距规定不应小于2m。
        7)与树木(树行)的水平净距主要考虑管道施工时尽可能不伤及树木根系,因液化石油气管道直径较小,故规定不应小于2m。
    2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
        1)与给水及其他燃料管道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不小于0.2m主要考虑管道沉降的影响。
        2)与铁路交叉时,管顶(套管)距轨底垂直净距不小于2m是考虑避免列车动荷载的影响和顶管施工的要求。
        3)与公路交叉时,管顶(套管)与路面的垂直净距不小于2m是考虑避免汽车动荷载的影响和顶管施工的要求。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道路或相邻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指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管顶(如有套管以套管顶计)与道路或地下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
    重要的公共建筑是指性质重要、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伤亡大的公共建筑物。如省市级以上的机关办公楼、电子计算机中心、通信中心及体育馆、影剧院、百货大楼等。
    表中铁路一栏中的国家线包括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铁路站场内线按国家线的规定执行。
    企业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及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
4.3.9 本条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
4.3.10 接地体是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是电力装置安全措施之一。其埋设地位置和深度、形式不仅关系到电力装置本身的安全问题,而且对其他金属构筑物都有较大的影响,地下钢质管道必将受其影响,交流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对与之平行敷设的管道将产生干扰电压。据资料介绍,对管道的每10V交流干扰电压引起的腐蚀,相当于0.5V的直流电造成的腐蚀。在高压配电系统中,甚至可产生高达几十伏的干扰电压。另外,交流电力线发生故障时,对附近地下金属管道也可产生高压感应电压,虽是瞬间发生,也会给输送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故对此作了这一规定。

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
4.1 一般规定

4.2 管道设计
4.3 管道敷设